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江浙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等地,长江上游的四川也有。20世纪70年代开始,湖南开始引进中华绒螯蟹,现在已遍布岳阳、益阳、常德、汉寿、湘阴、华容等15个县市。
中华绒螯蟹栖息于淡水湖泊,喜穴居,没有穴居条件时,就躲在石砾草丛中做隐士。杂食,用一对大螯剪断水草,抓住鱼虾螺等底栖生物送入口中。爱吃腐食,包括有机碎屑、动物尸体。贪食好斗,残杀的结果是死蟹被吃掉。饱食后会把多余的营养贮存在肝脏中,可以一个月不进食。
10月14日中午,大通湖渔场码头,昨晚放下的地笼刚刚收回,螃蟹按体重分类进了网兜,依次悬挂在湖边,浸饱了水。
这是一种学名叫做中华绒螯蟹的钳子上长毛的螃蟹,码头上的人对它们很是小心,一方面是防备钳子夹手而必须谨慎,另一方面,十月里它们疯涨的价格和新名字“大闸蟹”则让人不得不“上心”。
从海里来,从1亿4550万年以前来
这些刚捕上来的蟹可能去长沙,也会到江浙一带,甚至抵达东南亚的水产市场。与它们一年前到来时乘坐的罐车不同,成熟的大闸蟹脱离水和食物可以存活一个月,所以它们被装进纸箱,登上卡车和飞机。这个离水上岸的过程,与大约1亿年前螃蟹的进化过程有些相似。
螃蟹最早生活在海里。最早的螃蟹化石来自侏罗纪(约1亿9960万年前到1亿4550万年前),那时它覆盖着比现在厚得多的甲壳,全身上下只长了一对钳子(这大概是科学家认定它为螃蟹的依据)。跟它们的主要捕食者硬骨鱼一起,螃蟹在海洋里大肆扩张种群的时间是白垩纪(约1亿455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),后来有些热带、亚热带地区的螃蟹游进了淡水湖,甚至登上了陆地,据说蔓延到了整个冈瓦纳古陆(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南半球超级大陆)。
现在,地球上大约有850种螃蟹生活在淡水里,一般认为它们有两支血统,分别来自旧大陆(包括东半球的非洲、亚洲、欧洲)和新大陆(包括西半球的美洲、大洋洲、南极洲)。而这个十月里最受宠的中华绒螯蟹,应该出自旧大陆。
这是我们能找到的关于它祖先的最早资料了,从南半球的海洋,到北半球的淡水湖,大概还见过恐龙。
9-11月,被紧盯的生殖洄游
回到大通湖,这12.4万亩水域范围里,水面2.5米以下,即将起捞的60万斤中华绒螯蟹的起点并不在此。它们确实已经在这湖底住了一年,从几毫米长的小豆蟹长成现在的2两5、3两甚至更大的样子,壳也脱了18层,从软到硬,钳子尖利起来,绒毛黑长起来,但是一年以前,小豆蟹乘着装满崇明岛湖水的罐车启程之前呢?
每年9月至11月,长江下游海水、淡水交界的半咸水域,成熟的螃蟹会成群结队从江河上游而来,它们还差一点盐度刺激才能让性腺完全成熟。交配、繁殖都发生在入海口,母蟹一次产下数万至百万颗卵,并且持续2-3次,它将卵抱在腹部,直至幼体孵出后死去,而公蟹在交配完后即死。总有渔民赶在螃蟹交配之前半路捕捞,获得蟹黄(卵子)和蟹膏(精子),这就是所谓“蟹汛”。蟹汛早已中断,野生的中华绒螯蟹几乎无迹可寻。
中国人餐桌上的绝大部分大闸蟹,在2009年的十月,都还像水虱一样漂浮在长江口的数百个人工模拟半咸水池里。经过4次蜕皮,35天长成龙虾状的大眼幼体,这时的它更喜欢淡水,野生的蟹会溯江而上游进阳澄湖,而养殖基地的蟹苗此时就该换水了,它们将被罐车运送,抵达全国各地的湖泊。
它会在湖水里再脱壳5次,长成浅黄色的幼蟹,每脱壳一次,重量和体积都会增加。刚脱壳的“软壳蟹”容易被攻击致死,这样的脆弱一直伴随它,直到第9次脱壳后,长成墨绿色的成蟹。这些乘着罐车来到内陆大湖里养殖的大闸蟹,没有办法重复父辈的命运,不能到长江口去浩浩荡荡地奔向新生和死亡,它们只能等待生长2年半后被渔民的地笼捕捞。漏网的那些蟹,既无法在淡水里繁殖,也无法凭时间长成令人惊讶的大个头。大通湖2008年捕到最重的母蟹7两,公蟹也不过8.8两。
湖南大闸蟹养殖史,始于1970年代
长江口的人们吃了上百年的野生大闸蟹,至1970年代也不得不开始进行人工育苗。利用天然海水或人工海水,在长江河口地区建立育苗场。水、生物饵料和蟹种,这时开始超过了壮阔的生殖洄游,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。
江苏昆山阳澄湖的大闸蟹,出名在“青背、白肚、黄毛、金爪”,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技术推广站站长肖光明分析,这与阳澄湖沉积的沙砾质地湖床有关,阳光能直射2米深的湖底,孕育丰茂的水草和饵料。
水深三米左右、没有化学和重金属污染、底栖生物丰富的水域成为大闸蟹养殖的黄金地带。“水太深,阳光照不到湖底,水草长不好,蟹就没了食物和生存环境;饵料补充不及时,软壳蟹容易被饥饿的硬壳蟹吃掉”,至于蟹种直接关系产量,那是因为“螃蟹性腺成熟之后就不长了,比如辽河蟹,性成熟所需的积温低,性成熟较早,个体通常就比较小,而长江蟹正好相反”。
再细微一点,天气、水温、水位的突然变化也会影响蟹的生长。“特别是脆弱的软壳蟹,就像坐月子的女人一样敏感”,肖站长说,“2009年在八栏湖,见到一批最后一次脱壳的蟹,因为水位突然降低,本来公蟹能长到4两,母蟹能长到3两半,结果都没有长成”。
现在,全国各大水域都可以见到这种来自长江口的蟹,长江流域的养殖则可以一直上溯至四川。1973年,湖南第一次从上海崇明岛引进,现在,“几乎有湖的地方就有大闸蟹”,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渔业处处长曾南华说。益阳大通湖,岳阳白泥湖,湘阴鹤龙湖,常德西毛里湖,湘阴洋沙湖的养殖规模较大。你甚至还可以在池塘、稻田里发现它们。
同类
庞大的螃蟹家族
中华绒螯蟹只是十足目方蟹科下的一个小类。世界上有约4700种螃蟹,归于蛙蟹科、馒头蟹科、玉蟹科、梭子蟹科、扇蟹科等门下,分布在所有的海洋、淡水及陆地。
多数蟹为海生,热带浅海种类最多;方蟹科、沙蟹科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;极少数蟹如飘泊蟹和弓腿蟹能附着在木材或其他漂浮物上生活;还有不少种蟹与其它动物共栖生存,如绵蟹科,关公蟹科。
生存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外形与习性。日本蜘蛛蟹脚长超过4米;弧边招潮蟹两只螯腿一大一小;梭子蟹能用扁平的船桨一样的附肢游泳;斯氏沙蟹受到惊吓时会瞬间变色;短指和尚蟹逃避敌人时,则以快速旋转的方式就地钻洞。
许多蟹类为人类所捕食。除了中华绒螯蟹外,欧洲的黄道蟹、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蓝蟹和太平洋沿岸的邓杰内斯蟹等都可食用。也有许多螃蟹身含剧毒,不能食用,比如生长于印度洋、西太平洋珊瑚潮间带的铜铸熟若蟹。
常识
熟螃蟹为什么背红脚不红?
螃蟹的绿色来自于头胸甲壳真皮层中,占据数量优势的是青黑色色素细胞,一种名叫“虾红素”的色素细胞混杂其间,因为数量较少,肉眼无法识辨。高温分解破坏了青黑色及其他色素细胞后,不怕高温的虾红素便显现出来。虾红素分布不均匀,较少的地方如蟹脚前端。
螃蟹为什么横行?
这是由生物构造决定的。蟹脚的关节仅一个面,像一把竖立的折叠刀,只能上下活动。爬行时,一侧步足弯曲,另一侧向外伸展,足尖够到远处地面时便开始收缩,而原先弯曲的一侧步足则马上伸直,把身体推向相反的一侧。事实上,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会横行。生活在沙滩上的和尚蟹可以向前奔走,而许多住在海藻丛中的蜘蛛蟹,甚至能沿着海藻垂直攀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