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 , 欢迎光临水产商务网!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热闻评论  >  正文
天津滨海:渔家人的渔家乐“变迁史”
2018/12/6 15:55:56  来源:滨海时报  作者: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▲ 游客出海体验渔民生活记者 刘芸 摄 
 
  ■ 记者 刘芸 报道
  短评

  昔日的小渔港,如今变身现代化码头;过去身披油布衣、腿穿猪皮绑、脚踏小木船的渔民,现在过上了开游船、经营海上旅游,住进楼房、开上小车的生活……这些变迁折射出新区渔业旅游的巨变。滨海新区傍海而生,改革开放40年来,靠海吃海的渔民群体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从“捕鱼达人”变身为“旅游业者”。如今,随着生态文明与滨海旅游休闲带的兴起,曾写下“滨海乡愁”的渔文化正渐渐远去。坐着渔船看大海、体验渔民生活,成为滨海新区特色旅游名片,将续写滨海新区的海上“新传奇”。

  日前,老渔民刘翠波当了一把网红:天津电视台邀请他远赴山东的海鲜市场做节目,刘翠波借机把自家的虾酱、干虾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。54岁的他玩抖音、录视频,目的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他,他立志做滨海海上旅游的红人,“深挖”本土渔业民俗。

  “生态文明兴起,渔俗文化回归,新时代渔业旅游的路子会越走越宽阔!”刘翠波说。(下转第三版)  (上接第一版)站在滨海新区中心渔港一处现代化的码头上,54岁的刘翠波把回忆的波段定格在改革开放前家乡小渔村的情景:身披油布衣,腿穿猪皮绑,脚踏小木船,出海打鱼没有像样的港口基地……

  如今,现代化的中心渔港设施齐全,海上休闲旅游风生水起,高端水产加工产销兴旺,渔民住进了楼房、开上了小车,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“蔡家堡十八家,糠菜饽饽臭鱼虾,爷们儿吃了去出海,娘们儿烧香保佑他。蔡家堡十八家,小米稀饭豆腐渣,爷们儿吃了去抢网,娘们儿吃了择大虾。一年四季缺甜水,老的少的少头发。”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老渔家谣,道出了蔡家堡人辛酸的生活史。刘翠波自小在渔村里长大,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蔡家堡村,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已经是个有住户六百多户的村庄了。当年高中毕业的刘翠波从学校回到了渔村,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渔民,靠着一张渔网讨生活。那时,村里的渔民们吃“大锅饭”,乘船出海打鱼用的是生产队的船,一条船十几个人,有人出工不出力。社员们实行工分制,刨去油钱,生产队经常亏损,一年下来很多人家不但分不到钱,还有欠账。

  改革开放后,村里开始实行“联产承包责任制”,渔民们自愿搭伙承包了生产队的渔船。那时政策支持鼓励渔民们自己造新船,刘翠波和几个哥哥商量过后一起拍板造船,于是在1983年底,刘家有了第一条木船,船号“津汉渔0169”。出海打鱼开始尝到了甜头,刘家兄弟几个的干劲更足了。刘翠波的爱人调侃道:“就连我生孩子时,他都没舍得休息一天。”

  渔民们有了钱,盖新房、买家电、骑摩托的开始多了起来。又过了两年,发展的脚步让老一代渔船跟不上趟儿了,“0169”小了,刘家兄弟把小船卖掉,用卖船的钱和刚申请到的贴息贷款又造了一条新船——“津汉渔1017”。

  添置了新船后,家里的渔网更多了,刘家兄弟在海上没日没夜地打鱼,嫂子领着妯娌几个在家里修网,辛苦并快乐着。再后来,刘翠波骑上了摩托车,在城里买了一套楼房,闺女娜娜终于不用像他小时候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地上学了。

  光阴如梭,机器制作的渔网出现,渔民的捕鱼技术提升,越来越多的渔民前往远海捕捞。渔民因海而富。村里人不只养船,还有人瞄准了人们对渔家菜的偏爱,在村里的码头附近开起了渔家菜馆,生意很是红火。2010年,刘翠波把船换成了“津汉渔04205”,拿到了出海休闲旅游资质,做起了海上休闲渔家乐。

  坐着渔船看大海、体验渔民生活、吃海鲜,成为滨海新区特色旅游名片。

  2011年,因为要建滨海旅游区,蔡家堡村全体村民实施了整体移居,村民从低矮的平房搬入了城里的新楼房,每天开着私家车往返于城里和渔港之间。2011年6月12日,刘翠波说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。蔡家堡村整体移居前举行了祭海仪式。祭海的时候,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都流泪了。1727人387户的家园、135条渔船,正式迎来崭新的时代和生活。刘翠波举起香火郑重地跪下,和乡亲们一同见证历史翻开新的一页。

  此后,“泰达航母主题公园”“方特欢乐世界”“妈祖文化园”“滨海鲤鱼门”等一批旅游项目先后建成,滨海新区的旅游业逐渐开始升温。刘翠波不失时机地对自己的渔船进行全面改造,干起了海上旅游,收入大幅增加。海上游一次2000元,旺季时一天能跑两趟。不过,让刘翠波多少有一些纠结的是,由于前些年的过度捕捞,海里的鱼儿少了。转型势在必行!

  事实上,出于对海洋生态的保护,天津近年来从海岸带生态保护、生态恢复修复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入手,严守渤海生态保护红线,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,加强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和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,正逐步恢复渤海渔业资源。

  为更好地带动旅游,进一步帮助渔民增收,国家出台了“渔船更新改造资金补贴”的好政策,拆旧船造新船,刘翠波又申请贷款造了一条更大的新船“津汉渔04999”。“这些年国家对渔民的政策真是太好了,要不是有贴息贷款,70多万元的新船我真是想都不敢想。” 刘翠波说。

  如今,刘翠波成了滨海的名人,因为他懂民俗,有意识地在收集传播特色渔家民俗文化,各级媒体纷纷邀请他做节目嘉宾,或是采访。而刘翠波也有一个想法,希望把自己收集整理的民俗历史进行整理后出书,把渔家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。  
 

主办单位:山东省海洋局    技术支撑:烟台直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
本站主域名:chinaaquatic.cn    信息反馈QQ:100807000 100080036

水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鲁ICP备11016616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