螃蟹,又称河蟹,是洄游性甲壳类水生动物(螃蟹在海洋中繁殖,生长在淡水的江、河、湖中,成熟后螃蟹再回到海水中繁殖)。螃蟹作为美味佳肴,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。明代李时珍赞云:“鲜蟹和以姜醋,侑以醇酒,嚼黄持鳌,略赏风味。”清朝李渔更称螃蟹:“已造色、香、味三者之极,更无一物可以上之。”因此,素有“螃蟹上席百味淡”的美称。
螃蟹营养丰富,含有多种维生素,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,维生素B2是肉类的5-6倍,比鱼类高出6-10倍,比蛋类高出2-3倍。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-10倍。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.5克,脂肪2.8克,磷182毫克,钙126毫克,铁2.8毫克。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,还含有蟹红素、蟹黄素等。
螃蟹不但为食中佳肴,作为药用也有奇功。《本草拾遗》说:“其功不独散,而能和血也。”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味咸,蟹肉有清热、散血结、续断伤、理经脉和滋阴等功用;其壳可清热解毒、破淤清积止痛。现代研究发现,蟹壳含有一种物质——甲壳质,甲壳质中可提炼出一种称为ACOS-6的物质,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,动物实验已证实,该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。
五类病人不适合食用
患有伤风、发热、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。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胆囊炎、胆结石症、肝炎活动期的人。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,因为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。过敏体质的人。脾胃虚寒的人。
新鲜活蟹的外壳呈青黑色,具有光泽,脐部饱满,腹部白洁,腿毛顺,爬的快,蟹螯夹力劲大,连续吐泡有声音。而垂死的蟹外壳呈黄色,蟹脚较软。用手去触摸其眼部,快速缩入眼窝里令您根本摸不着的最鲜,反之则差。一对钳、八只脚不可少一个,因为缺脚的有可能会因为伤口而使肉质变异,也会因为生理作用而使肥满度变差。将螃蟹腹部朝天,能迅速用螯足弹转翻回的,活力强,可保存;不能翻回的,活力差,存放的时间不能长。
如果买回来的蟹不立即吃,放入干净的缸、坛里,不要用水冲洗,用糙米加入两个打碎壳的鸡蛋,再撒上两把黑芝麻将蟹盖淹没,然后用棉布蒙住缸口,使空气能流通,但又不能使蟹见阳光,这样养3天左右取出,由于蟹吸收了米、蛋中的营养,蟹肚即壮实丰满,重量明显增加,吃起来肥鲜香美。
河(湖)蟹要蒸熟煮透生蟹不要吃
河(湖)蟹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,所以蟹的体表、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。若是把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吃到肚子里,怎么会不生病呢?所以螃蟹一定要蒸熟煮透了再吃,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出现了。还要注意的是河(湖)蟹要吃鲜活的,死蟹不宜吃。
吃蟹时,需要清除这些部位:1,蟹胃,蟹胃俗称蟹尿包,在背壳前缘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,内有污沙;2,蟹肠,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;3,蟹心,蟹心俗称六角板;4,要清除蟹腮,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,俗称蟹眉毛。这些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,切勿食用,以免引起食物中毒。
先把螃蟹身上圆形的盖子揭开,如果是母的,你会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黄澄澄的蟹黄——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东西。吃完蟹黄,就可以吃蟹肉了。一般人最后吃螃蟹腿,因为吃螃蟹腿很费时间,可以用专门吃螃蟹用的夹子把腿的硬壳夹碎,也可以用牙签或者叉子把蟹肉弄出来。咬不动也千万不要硬咬,因为,螃蟹壳很硬,螃蟹的腿也很尖,容易把牙给咬坏了。
吃完蟹后如果肠胃有点不舒服,可以用生姜数片煮水趁热喝下去,有一定的暖胃功效。螃蟹也可和大米一起煮粥,这样味道会更鲜美,营养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。
与蟹同食会伤身的食物
蟹肥的时候柿子也熟了,这两种东西应当注意不要同时吃。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,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,引起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反应,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。
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。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,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,不利于消化吸收,还可能引起腹痛、腹泻。
梨与蟹同食,伤人肠胃。
花生仁与蟹同食,易致腹泻,肠胃虚弱者,尤应忌之。
泥鳅其性温补,而蟹性冷利,功能与此相反,故二者不宜同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