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 , 欢迎光临水产商务网!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国内新闻  >  正文
福建厦门翔安转产就业 助农渔民走上阳光新路
2013/12/6 10:28:17  来源:厦门日报  作者:

  建基地

  在大嶝街道双沪社区建设首个农渔民转产就业基地,基地集加工点、集散点、培训点、展示点四项功能为一体,建设面积近5000平方米,其中培训教室500平方米,展览馆260平方米,预计12月底投用

  抓创业

  翔安对参加创业培训,取得资格证书,并在当年创业成功,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在民政部门注册民办非企业的创业者,持续经营一年以上者,每人一次性给予创业补助费10000元。对经营上有困难的创业者,协调金融部门,给予最高10万元贴息贷款,贴息1—2年

  促就业

  今年以来,翔安区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298人,引进13家手工业加工企业,拓展了19个来料加工点,新增加1500多人从事手加工

  厦门网-厦门日报讯(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记者 王元晖)大嶝岛西南端,碧海银滩。近日,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多了,他们慕名而来,不仅是为了这里的风景,还在于新近开张的大嶝海鲜美食城。客人们也许还不知道,这项翔安区重要的惠民工程,还承担着一个历史使命——为当地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的转产就业找出路。

  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的帮扶,已列入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”,而近来,在实施民生“新十五条”的基础上,一场规模空前的推进农渔民转产就业试点工作,正在翔安区全方位铺开。破解这些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难题,翔安在全市率先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
   每年四个亿投向民生领域

  建区以来,翔安区共征地9.9万亩,海域退养13.3万亩,涉及21.3万人,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/5。这道现实难题,摆在了翔安区委、区政府的面前。

  发展经济,最终的回归点还是民生——面对考题,翔安做出了这样的回答。

  被翔安当地居民称作民生“新十五条”的《翔安区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》今年起实施以来,在社会上持续“发酵”。其政策覆盖范围更广、力度更大、针对性更强,将原来的对农渔民“补血”,进一步转换成了“造血”。其中值得关注的是,翔安每年将拨出4亿元专项资金,并将逐年增加,专款用于解决当地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的民生问题。

  备受瞩目的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的转产就业,无疑是翔安民生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通过推动大龄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、鼓励企业招用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、引导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再就业等多种形式,让翔安百姓迎来新生活的阳光。今年以来,翔安区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298人,提前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。其中,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大嶝街道已新增转产就业637人,实现时间过半、任务过半,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。

  “六个一”把措施落到实处

  推进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转产就业,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,今天,翔安区的“六个一”,为当地百姓所津津乐道。

  明确一个目标——确保每年实现转移就业超过6000人,三年内基本实现平均每户有1人、力争2人实现充分就业;将6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全部纳入社保范畴;力争每个村(居)都规划预留发展用地,策划生成项目,增加财产性收入。

  专设一个机构——调整、充实、完善翔安区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领导小组,由区委书记任组长,下设五个工作组,分别推进各项工作。

  探索一套机制——初步形成科学决策、目标责任、政策创新、先行先试、经费保障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。

  完善一套政策——在民生“新十五条”的基础上,推进“收入倍增”行动,出台《翔安区推进农渔民转产就业工作试点方案》,根据农渔民实际情况,按年龄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,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、社会保险、职业教育、项目推进、人居环境等政策。

  培育一些典型——将大嶝街道作为全区转产就业试点街道,并培育双沪社区典型点。同时将马巷镇琼头社区、新店镇欧厝社区作为首批推广点,待以上试点取得经验后,再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。

  打造一个基地——在大嶝筹建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基地,集手工加工业的培训中心、集散中心、加工中心和展示中心为一体,实现以基地带动农户就业。此外,翔安还将在新店、马巷选址建农渔民转产就业基地。

  “六个一”,就像六条坚实的纽带,把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,强力拉上就业岗位,推上创业舞台,为他们的人生开启新的美丽巨幕。

 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

  “不仅是珠绣,今年从事家政、裁缝、电子加工、皮带加工的农渔民越来越多。在家门口就业,是我们最好的选择。”在大嶝岛街道双沪社区,今年40岁的许秀枝高兴地对记者说,这样既可以照顾家庭,又可以增加收入。

  许秀枝说,从今年开始,许多姐妹没有外出打工,而是在家门口做珠绣,这是因为政府有补贴工资。“原来再怎么辛苦,一天也就挣20多元,现在是40元。上涨的工资一部分来自政府的直接补贴,另一部分是老板让利。”

  原来,今年以来,翔安区因地制宜出台新措施,从事手工业的农渔民,每月可获得政府给予的工资额10%的补贴。此外,从事手工业的创业者带动30人以上就业的,一次性给予补贴3万元,带动70人以上就业的,给予补贴5万元。随着产量的提高,不少老板开始给工人加工资。

  不仅如此,为了方便农渔民家门口就业,翔安还采取进企业调查用工需求、下农村了解求职意向的方式,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翔安引进13家手工业加工企业,拓展了19个来料加工点,新增加1500多人从事手加工,目前全区从事手加工灵活就业已达7000人。

  “以往通过举办招聘会等方式对接用工单位和求职者,效果不是很好。”翔安区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说,“现在采取这些灵活就业的措施,今年初至今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7000余人。”

主办单位:山东省海洋局    技术支撑:烟台直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
本站主域名:chinaaquatic.cn    信息反馈QQ:100807000 100080036

水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鲁ICP备11016616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