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 , 欢迎光临水产商务网!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国内新闻  >  正文
浙大团队竟然在改变传承1200多年的稻田养鱼!
2019/4/26 17:06:43  来源:浙江大学团委  作者: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凡是去过青田的人,一定都见过这样的场景: 一片广袤的稻田里穿插着几个大大小小的池塘,几条大鱼时不时地跃出水面。青田县素有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之称——这个神奇的小山村,房前屋后、田间地头,有塘就有水,有水则有鱼,田鱼当家禽,整个村庄就是一个田鱼乐园,成为了青田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稻田养鱼,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在中华大地绵延了一千二百余年,堪称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这种古老的农艺似乎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。在浙江大学有这样一支团队,他们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,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为稻田养鱼这一古法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。他们就是在浙江大学生态所陈欣教授指导下师生联合、共同孵化并打造的现代农业创业项目“鱼米香”团队。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创立伊始

2005年,青田稻鱼系统被纳入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”保护项目,受到广泛关注。彼时,浙江大学陈欣教授实验室已对此展开了研究。张剑,也就是现在“鱼米香”团队的负责人,于2012年进入了陈欣教授的实验室。在此之前,实验室的前辈们长期深入青田,已对稻鱼系统进行了长达七年的研究。

稳步发展

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张剑意识到稻鱼系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,于是他决定组建一个专门的创业团队来实现该项目的商业化进程。团队吸引了刘源、胡亮亮、赵文俊、徐健悦、陈新元、田雨荷等一批来自不同专业方向的成员,其中只有张剑和胡亮亮对整个项目的技术部分非常熟悉。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一开始,张剑和胡亮亮需要向其他成员普及稻鱼共生系统的原理:利用水稻与田鱼之间生态位的分离,在一块稻田内同时实现水稻生成和浅水层养鱼。这两种生物结合之后,能形成互惠的作用——田鱼帮水稻施肥、除草、控制病虫害,而水稻则给田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境。团队通过“灭源污染控制技术”、“资源利用深化技术”、“利用再生稻延长稻鱼共生期技术”等多项核心技术,开发了“传统稻田养鱼+科技赋能=现代稻田养鱼”这一独属于鱼米香的新发展模式。

在实验室中的成员们不断钻研下,技术方面的许多难题终于一步步被攻克,然而成果转化的过程却并不顺利。张剑认为现阶段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土地的受限,在销售过程中,前期宣传很需要时间的积累,更需要资金的投入。对我们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团队来说,资金一直都是最大的制约因素。不仅要靠我们项目成员的努力,也更多地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帮扶。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为了打开知名度、进一步推进项目的商业化,鱼米香团队尝试参加创业比赛,向全社会展示自身的优势。鱼米香团队针对项目发展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细化分工,让每个人的技能与专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。

田雨荷是团队中最小的成员,来自美术系的她扛起了团队的美工一职。怀着对生态系统的好奇与热情,在参观了稻鱼共生系统后,她感慨道:“原来农业也可以这么美!”田雨荷扎实的美术功底在团队的宣传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鱼米香商标(尚在注册中)便出自她之手,成为了该项目一张亮眼的名片。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此外,刘源、陈新元等成员也分别负责了策划和财务分析等工作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。“我们第一次参加比赛,就在省级赛事上拿到了金奖,并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进行了路演。”鱼米香团队以极大优势获“农信杯”首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产业类金奖后,张剑老师自豪地说道。

展望未来

走到今天,鱼米香项目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,真正实现了“一亩田、百斤鱼、千斤稻、万元钱”的目标。而整个团队却并不打算止步于此:在青田的成功经验激励着他们往全产业链的稻渔发展上去努力。而这里的“渔”字,已不只代表现有的田鱼,而将逐渐涉及到更多水产。对鱼米香团队来讲,现阶段的一切还只是一个开头:“未来,我们不仅要在第一产业上有所建树,而且在此前提下,还要辅之以‘中华传统稻渔体验’,在第三产业上扩大影响力,树立品牌效应,再有力地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。”


采访/文字 | 浙大青媒文记部 龚洁 王雪怡 徐紫薇
图片 | 鱼米香团队 张剑
审稿 | 浙大青媒文记部 龚洁


主办单位:山东省海洋局    技术支撑:烟台直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
本站主域名:chinaaquatic.cn    信息反馈QQ:100807000 100080036

水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鲁ICP备11016616号-4